安杰伊·瓦伊達
安杰伊·瓦伊達

0人喜歡

  • 英文名Andrzej Wajda
  • 生日1926-03-06
  • 國家或地區波蘭
  • 星座雙魚座

安杰伊·瓦伊達簡介

簡介:

1926年3月6日生于蘇瓦烏基,最初為亞歷山大·福特的助手。1953年:《一個姑娘的敘述》。1957年:《下水道》(《他們熱愛生活》)。1958年:《灰燼與鉆石》。

個人喜好

榮譽成績

電影類獎項

頒獎禮:

奧斯卡金像獎

所獲榮譽名稱:終身成就獎

獲獎時間:2000年(72屆)

星路歷程

第72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、波蘭電影大師安杰伊.瓦依達是波蘭電影學派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,他的《鉆石與灰燼》、《大理石人》、《波蘭鐵人》、《福地》等一系列佳作奠定了他在波蘭以及世界影壇中的地位。瓦伊達被認為是“波蘭電影的騎士”,和“波蘭電影之王”。其作品被公認為是“浪漫主義和自然主義的混合結晶,但又帶有超現

實主義和唯美主義的色彩”,西方評論界把他的作品歸入“新浪潮”的范疇,認為它們是“波蘭學派”創作路線的發展。

1926年3月6日,瓦依達出生于波蘭的蘇瓦爾基。在他父親的影響下,瓦依達小時候就對自己的前途抱有很大的希望,總是相信前方有什么東西在等著他去奮斗、去爭取,總是相信“生活在別處”。1946年,他進入克拉科夫一所繪畫學校學習,但他感到電影對他的吸引力更大,他也更喜歡與別人合作的創作方式,于是就轉入羅茲電影學院學習導演。

作為波蘭電影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,瓦伊達的作品集中體現了這個學派的電影特色。他的電影一直跟波蘭社會的現實緊密相關,甚至可以說,瓦伊達的電影生涯某種程度上就是波蘭戰后的文化生活史。

《一代人》、《下水道》、《鉆石與灰燼》被稱為瓦依達的“戰爭三部曲”,這是他的早期代表作,同時這三部曲奠定了他在當代波蘭電影中舉足輕重的地位。隨后一段時間,瓦依達成立了創作集體,仍舊堅持反映波蘭的現實,向政府傳達人民的呼聲。

但真正使瓦依達獲得世界關注的是他的兩部所謂的“政治影片”,即1976年的《大理石人》和1981年它的續集《波蘭鐵人》。在西方,瓦依達的這兩部影片幾乎無人不曉。《大理石人》曾榮獲1978年戛納電影節的“國際影評獎”;《鐵人》則獲得1981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。影片與波蘭現實的政治生活密切相關,被稱為波蘭“道德焦慮影片”的代表作。這兩部影片起用了同一套演員及創作班底,達到了藝術性與思想性的完美結合。

影片《大理石人》在東方電影和文化史上,以及在社會主義覺悟史上開創了新的時期,已成為歐洲電影的一個里程碑。影片揭示了戰后波蘭的現實。再次把電影從未表現過的人民民主這一主題呈現在我們面前。影片沒有保留任何個人崇拜,沒有遺漏,也沒有袒護任何人。影片不僅僅回憶了殘酷的歲月,提出了一個信任的問題,還向渴望了解父輩情況的年輕人提供了當時的痛苦真情。導演瓦依達向觀眾敘述的內容是尖銳完整的。讓觀眾自己從中得到結論。

斯皮爾伯格說:“瓦依達屬于波蘭,但他的電影屬于世界文化財富!”

【主要作品】

《地下水道》Canal(1958)

莫斯科電影節最有希望的青年導演獎/戛納電影節特別獎

《鉆石與灰燼》Ashes and Diamonds(1959年)

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

《一切可售》Everything for Sale (1969年)

1977年戛納國際影評獎

《維爾科的年輕女郎》Young Girls of Wilko (1979年)

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

《大理石人》Man of Marble (1976年)

《戰后的風景》Landscape After Battle (1970年)

《誓地》Promised Land(1974年)

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

《復仇》Zemsta(2002年)

安杰伊·瓦伊達影視作品

全部(0)  >
主站蜘蛛池模板: 连山| 民和| 松江区| 萝北县| 铅山县| 曲水县| 乌兰县| 松阳县| 兴安县| 常熟市| 循化| 城固县| 资中县| 五华县| 西青区| 玉田县| 弋阳县| 时尚| 汝州市| 桐乡市| 高清| 敦煌市| 慈溪市| 苍溪县| 舟山市| 江北区| 新郑市| 维西| 且末县| 剑川县| 扬州市| 锡林郭勒盟| 海口市| 洛扎县| 海宁市| 义马市| 阿尔山市| 天长市| 介休市| 靖安县| 上林县|